文/周思哲-小學部
五月第三周,小學部迎來了新一期的家長工作坊——“和拖延說再見”,該工作坊由小學部心理老師周思哲主持。這次工作坊旨在通過一系列互動與分享,幫助家長了解拖延的本質(zhì)與克服拖延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提高動力的思路與方法,幫助孩子改善拖延行為。
(資料圖片)
01
拖延分享會
屏幕前的你或許也深受孩子的“拖延”之苦:孩子做作業(yè)老是拖拖拉拉,反復提醒、催促也無濟于事。你的孩子有哪些拖延行為讓你忍不住吐槽?活動初,家長們就此與同伴展開了討論,共同繪制了一幅屬于孩子們的“拖延行為墻”。
“做作業(yè),每天拖到10點還寫不完?!?/p>
“起床出門,花一個小時?!?/p>
“吃飯拖拉?!?/p>
“晚上睡覺,要按摩,要看手機,不著急睡覺?!?/p>
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有著各種各樣的拖延行為。這些問題,讓家長和老師時常感到疲憊與無奈。但這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他們正在學習如何管理時間,如何處理任務,如何面對挑戰(zhàn)。
在主講人介紹了拖延的本質(zhì)和影響后,家長們了解到:拖延的本質(zhì)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讓自己免于威脅。拖延往往是多因素導致的,包括對失敗的恐懼、完美主義傾向、負面情緒、時間管理能力等。盡管拖延可能會讓決策更成熟,但長期拖延會對效率、身心健康和個人成就產(chǎn)生較大的消極作用。
對于孩子們來說,產(chǎn)生拖延最普遍的一個原因,便是缺乏動力?!拔也幌胱鲎鳂I(yè),待會兒再做吧……”“我等會兒再練琴……” 類似的話,想必家長們并不覺得陌生。對此,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周老師從“提高動機水平”這個口子切入,引出了拖延心理學中的“動機等式”。
02
認識拖延
動機等式旨在解釋拖延現(xiàn)象以及影響拖延程度的因素,并包含了四個核心概念,表示為:動機(Motivation)=期望值(Expectancy)×價值(Value)/(時延(Delay)×沖動性(Impulsiveness))。
主講人簡要介紹上述概念后,組織家長們以答代練,以小組為單位,踴躍地參與到了智力問答中,在飛速舉牌和一片片歡笑聲中,加深了對于四個變量的理解和掌握,對于改善拖延也有了進一步的思路:要想提高動機水平,可以嘗試提高孩子的期望值與價值,縮小沖動性和時延。
調(diào)整這四個變量,具體需要怎樣去做?
以調(diào)整期望為例,周老師啟發(fā)家長們想一想,面對一項任務,孩子有多大的信心順利做成功?這很大程度取決于任務本身的難度和個體的技能熟練度。對此,試著幫助孩子拆解時間,如巧用番茄工作法;拆解任務,如將作業(yè)劃分成小塊都會提高孩子的期望值,因為小單元的任務往往更容易開始,更容易完成。多次練習則會幫助孩子積累經(jīng)驗,提高能力,從而帶來信心與把握。
而探尋提升孩子的價值感,興趣和認同則是兩把主要抓手——建構活動與孩子自身的聯(lián)系,激發(fā)更多興趣;給予及時的正面反饋和合理獎勵,都是有效提高價值的方法。
針對降低沖動性和時延,周老師則提供了嘗試減少學習環(huán)境的干擾源、參與體育運動提高意志力,以及設立虛擬截止時間等路徑。
03
場景演練
面對如下拖延情境,你會怎么做?
“家長要求孩子在放學回家后先完成家庭作業(yè),再進行其他活動。但孩子總是找各種理由先玩一會兒,比如電子游戲、課外書,推遲做作業(yè)的時間,磨磨蹭蹭,往往到了11點作業(yè)還沒有寫完?!?/p>
這可難不倒我們的家長。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家長們熱火朝天地進行了一場針對性的場景演練。面對給出的四個拖延情境,共同討論可以立足調(diào)整哪些變量,付諸何種實際行動,以合理應對孩子們的拖延行為。
“場景一中可以試著把玩具和游戲機收起來,降低沖動性。將作業(yè)分配階段時間完成,提高孩子的期望?!?/p>
“完成演講任務并表現(xiàn)良好,給與一次旅游獎勵,提高孩子價值感?!?/p>
面對別家孩子們的拖延行為,家長們在留言墻也慷慨分享了自己的建議與策略。
面對起床、吃飯拖延:
“明確時間和任務,設定最后期限定鬧鐘??紤]影響因素,遲到自己承擔后果。提醒、催促次數(shù)減少?!?/p>
“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做早飯,做簡單的,孩子也喜歡吃的,比如海苔肉松飯團。頭一天晚上可以和孩子先商量好,讓Ta對第二天的起床充滿期待。”
面對睡前、作業(yè)等其他拖延,家長們也積極貢獻了許多好點子:
04
總結(jié)回顧
“動機等式作為本次工作坊的指導工具,能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拖延行為并制定相應的策略,但它并不是一把萬能鑰匙。在實際運用中,更需要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靈活調(diào)整?!?在最后,周老師補充并強調(diào)了情感支持、父母榜樣、階段性調(diào)整等方面的重要性。
本次工作坊,主講人帶領各位家長一起探索了“拖延”的本質(zhì),體驗了解決拖延的工具,并在拖延情境中進行了練習。在尾聲,家長們還領取到了一份行動計劃單,將在工作坊中所學的知識和技巧付諸實踐,更好地幫助孩子改善拖延行為。
盡管這次的工作坊主題是“和拖延說再見”,但拖延對于每個人來說并不那么容易擺脫。然而,我們可以試著和它博弈,和它共處,用它推動我們的成長。
工作坊圓滿結(jié)束后,我們得到了家長的積極反饋:
“拖延這個課題幫助很大,方法很好,準備回家踐行?!?/p>
“交流形式很生動,收益多多?!?/p>
“了解了心理學家的動機等式,更深入理解拖延現(xiàn)象和影響拖延程度的因素?!?/p>
“理論和實用性強,注重分享。”
在未來,小學部將舉辦更多豐富多樣的工作坊,讓我們拭目以待。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家電網(wǎng)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2016495號-17 聯(lián)系郵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