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根據(jù)笛安小說“龍城三部曲”改編的家庭劇《龍城》終于迎來了大結(jié)局,女主角東霓的扮演者馬伊琍迎來職業(yè)生涯里不算小的吐槽浪潮,書迷們最揪心的就是她是不是把書里那個充滿魅力的角色演得也太婆媽了,首先要“問責”的就是造型,垂著厚重劉海的假發(fā)頂在頭上,加上血紅唇色,塑料味有點重,其次就是劇情是不是也太狗血了。
我還真看過原著,曾有一種錯覺,感覺笛安是在對標亦舒。東霓就像《玫瑰的故事》、《喜寶》或者《印度墨》中女主角,是一株生在末世的鏗鏘玫瑰,一頭瀑布般的黑色長卷發(fā)以及似笑非笑、時而柔情時而嗔怒時而冷漠的眼眸還有紅艷欲滴的紅唇就是她的“大殺招”,裹著涼薄的性感皮囊,內(nèi)心深處卻還有一些情義的執(zhí)念。這些都是文學作品里可以用語言去表達,讀者可以去想象的高難度動作,是需要建立在一個與之相匹配的物理環(huán)境才能成立。更不要說,很多資深書迷也捕捉到,東霓與堂弟西決之間的復雜情愫又給這個角色加了難度系數(shù)?,F(xiàn)在想來,金馬影后馬思純在《第一爐香》鎩羽而歸,也不能說完全是能力差,而是因為作者制造的概念太高了。事后諸葛亮或許能點兵點將,說換誰誰來演就好了,但只有創(chuàng)作者才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
回到劇版《龍城》,我倒是覺得選馬伊琍有歪打正著的效果,那厚重的假發(fā)一改她素日里現(xiàn)代的干練短發(fā),塑料感反而把東霓的宿命用一種形式說出來了。這個版本的東霓身上混合了涼薄、市井以及文藝三種氣質(zhì),像并不太自洽的火鍋,味兒沖也雜,但較之放眼望去那種精明能干、情商爆表、正能量的小媳婦角色,又因為她的違和而有一種罕見的人情味。
東霓在原生家庭里的尷尬其實就是很“塑料”,她的存在就是尷尬。東霓是需要有一套“戲服”去武裝自己的,哪怕是塑料,它的俗艷、繁復、笨重都是一副不得已的鎧甲,去掩飾自己的無助、脆弱與孤獨,保護自己所剩無幾的尊嚴。馬伊琍在弟妹之間故作蹦跳的少女感、在長輩面前故作夸張的親熱感,以及有時候故作戲謔的冷靜,都是很多年前面對一地雞毛時的防御戰(zhàn)備。實際上,這次出演東霓能夠證明馬伊琍是有駕馭復雜角色的基礎能力。劇中有一處閑筆打動過我,劇情是東霓趴在窗臺上回憶童年陰影,父母大打出手,把相機摔在地上。馬伊琍設計了一個小動作,用手指不停摩挲下巴,就像是在擔心物件碎片飛濺到臉上留了疤痕一樣。這一幕也頗像電影《愛情神話》中李小姐在送走老白之后對著窗臺感懷,此時的東霓和李小姐是能夠惺惺相惜的,身陷家庭瑣事的泥淖而沒有一騎絕塵的機遇,于困頓中懷揣著微薄的希望。這個時候,無論是紅唇還是厚劉海也看得順眼一些了,有那么一瞬間讓我腦子里冒出唏噓的四個字:事與愿違。
《龍城》這部劇收關(guān)時在豆瓣上的評分勉強及格,我以為最根本的還是故事的問題,時過境遷了?,F(xiàn)在的觀眾耐性有限,對于作者刻意鋪陳的戲劇性會簡而化之地理解為“狗血”。演員越是認真地去表現(xiàn)“狗血”就越尷尬,但也不能完全沒有信念感,如此一通加減算法,走進“龍城”的馬伊琍也只能算差強人意,槽點難甩了。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家電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2016495號-17 聯(lián)系郵箱:93 96 74 66 9@qq.com